全部新闻 企业动态 党群建设
2023.2.25

《陈明达全集》首发式暨陈明达学术成就研讨会在中国院成功举办

2023年2月25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浙江摄影出版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文化传播中心协办的《陈明达全集》首发式暨陈明达学术成就研讨会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文兵;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编辑程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修龙;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宋力锋、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郑重主持首发式。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为新书揭幕,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向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营造学社纪念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等代表赠送《陈明达全集》。首发式结束后,召开了陈明达学术成就研讨会。《陈明达全集》的主要整理者殷力欣在会上介绍《陈明达全集》整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参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所研究员钟晓青等专家学者与会发言。研讨会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陈同滨和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金磊主持。参会专家肯定了《陈明达全集》出版的重要意义,深情追忆受陈明达先生指导研究和工作的点滴,并就陈先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所秉承的学术理念以及对当今建筑事业的启示等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陈明达全集》由浙江摄影出版社组织协调编校团队和专家团队整理出版,真实地呈现了陈明达在中国传统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文献考证、古建筑保护实践以及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成就和研究进展,展现了他严谨笃实的学风、独辟蹊径的学术视野以及形象思维与逻辑推演并重的治学特点,是一份宝贵的学术遗产和珍贵的历史文献。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及陈明达先生生前工作过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将继承和发扬陈明达先生严谨笃实的治学精神和开阔视野,践行集团“六个者”的战略定位、尤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在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在实施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方面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022.09.02

我们毕业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记

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文兵校长、学位委员会崔愷主席、集团人力资源部樊志学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导师和毕业生出席了学位授予仪式。2022届共有赵阳、蔡昆洋、万鑫、栾明宇、关宇鑫、赵晨伊6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并被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院士的寄语  ·崔愷主席肯定了研究生在过去三年付出的努力,以及研究生们积极参与中国院生产实践并从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崔愷主席强调,今天的建筑学跟20年前不太一样,房地产热潮已过,国家的发展进入了转型期,中国还有大量的建筑和城市更新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改善和提升;希望同学们调整心态,坚定自己的事业方向,在中国院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上踏实工作、施展才华,为中国院的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校长的嘱托  ·文兵校长对导师们辛勤的付出表示感谢,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祝贺。他号召年轻人勇于担当、努力作为、挺身而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投入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求同学们具备同理心,与团队、甲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大家保持开放性,主动拥抱时代与行业的变化,不断学习,不断寻求突破和迭代,为行业和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血液,贡献新力量。·  我们毕业生想说  ·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三年学习经历是极为充实而精彩的,期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课程学习既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多元的研读视角,也为我此后的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建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院内大量的建筑实践、专业交流以及不胜枚举的设计论坛、设计展览等等又为我们提供了无比难得的实践平台、无比充实的学习氛围。从己亥金秋到壬寅盛夏,在此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中还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同时也承蒙院内外各位前辈、同仁的热心指导与帮助,深感幸运,不胜感激。——赵志阳一封证书见证奋斗时光二层小楼充满沁脾书香三年时光坚毅青葱脸庞六位挚友扬帆再度启航大院回望唯记感激惆怅小家已远思念永存心房 ——蔡昆洋研究生三年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时光,我有幸接触到了耐心指导我专业技能的汪恒导师,有幸在向往已久的清华大学中学习知识,有幸跟伙伴们一起游历北京城,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中国院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平台,院里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都紧跟国内外最前沿的建筑设计趋势,大家学习理论的同时参与实践;修炼自身的同时投入社会,这是学识与阅历的双重进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总结为:来时满怀希望,去时满怀希望。——栾明宇在大院及工作室三年的学习时光,充实丰富,从未虚度。何其有幸,能够跟随自己崇拜的人做自己热爱的事。感谢温润如玉、山峙渊渟的恩师李兴钢教授!感谢诱掖后进、倾囊相授的前辈们!感谢肝胆相照、并肩同行的伙伴们!感谢每一位指引着我、帮助过我的人!这一路上的相遇相知相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珍藏。最后,祝愿朋友们前程似锦,一路繁花!——万鑫在中国院学习的这三年见证了我的成长,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此毕业之际,衷心感谢中国院对我的培养,感谢我的导师曹晓昕在我读研期间的严格要求与耐心指导,传授我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严谨的设计思维。还要感谢工作室的各位哥哥姐姐们对我工作上的指导与生活上的关心,使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中国院的研究生培养相对而言比较“小而精”,我在读研这三年中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学术活动直接与设计一线的建筑师进行交流与学习,感受到中国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优势。硕士的学习生涯已经结束,而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会怀着感恩、拼搏、珍惜的心继续前行。——关宇鑫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是我人生中的宝贵经历,感谢中国院提供的珍贵的学习实践平台,感谢三年来不断给予我指导与帮助的张祺老师,感谢陪伴在我身边的家人朋友们,未来的更多时光里,我会怀着这些珍贵的回忆继续努力。短短几行文字难以成为三年时光的注脚,何其有幸,感谢相逢。——赵晨伊四十载办学硕果累累,继往开来再谱新章。中国院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努力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城乡建设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2.03.20

一封来自延庆的感谢信

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收到了来自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运行保障指挥部的一封感谢信,盛赞了中国院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中为延庆赛区建设付出的辛勤工作。每一份肯定都是对我们有力的鼓舞。未来,中国院将会继续努力,精益求精,做好冬奥遗产的传承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懈奋斗!
2021.12.9

中国院荣获9项第十二届园冶杯专业奖

近日,园冶杯国际竞赛组委会公布了第十二届园冶杯专业奖获奖名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在本次评选中再创佳绩,获得9个奖项。园冶杯国际竞赛活动创办于2010年,面向国内外建筑、规划、景观、环艺等设计专业高校和企业展开,旨在打造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行业竞赛,发掘和表彰优秀设计师和设计作品,提升全球设计师的创造性与影响力,促进行业国际交流与未来发展。 获奖情况如下市政园林公园类 金奖上海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龙岩市龙津湖公园项目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场馆(中国馆)景观工程设计市政园林公园类 银奖广东江门市潮连岛潮头中央公园市政园林单位景观类 银奖vivo 总部市政园林文旅类 银奖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配套建设(一期)项目诺金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市政园林展园类 银奖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地产园林社区公共空间类 银奖四川安仁金井一期廖维公馆改造及金井住宅项目设计市政园林水生态水景观类 铜奖永城市东西城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整治暨日月湖生态景区规划设计
2021.11.26

中国院举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签约仪式

11月25日下午,中国院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签约仪式顺利举行,集团孙英总裁、徐文龙副总裁莅临指导,中国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仪式由宋源董事长主持。现场,宋源董事长代表董事会与各位经理层成员签订了《聘任协议》《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签约后,马海总经理代表经理层成员作了表态发言。他表示,对集团及院公司党委、董事会的决策完全拥护、坚决服从,并以此为起点,认真履行“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责,全力完成经营业绩各项考核指标。同时,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院经理层将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忠实履行职责,坚守廉洁底线,弘扬清风正气,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狠抓改革发展各项任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共创中国院美好灿烂的明天,共圆集团世界一流的愿景。集团孙英总裁发表重要讲话。她首先对中国院为集团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中国院领导班子和经理层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慰问。她表示,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市场化经营体制、激发企业动力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的“牛鼻子”,中国院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集团内作出表率,把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她强调,中国院接下来应着重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力保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各项指标按质按量完成;二是忠实践行央企使命担当,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尤其是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在“双碳”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大对科研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以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全面落实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四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特别是国住人居公司“科改示范行动”各项改革任务,中国院主要领导要亲自督促改革进度,进一步压实 “科改示范行动”主体责任。最后,她希望站在历史新起点的中国院领导班子,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作出无愧于历史的新贡献。
2021.11.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2021年11月5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延庆冬奥村组织召开了“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项目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控智慧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共1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完成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针对奥运标准雪上竞赛场馆设计建造经验空白的现状问题,通过规划-设计-场馆-工程实施全链科研攻关,研发了高山滑雪场馆、雪车雪橇场馆设计、建造和运行体系,构建了冬奥雪上场馆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技术体系、提出了规划-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冬奥遗产长效利用体系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本次成果鉴定会专家组由刘加平院士担任主任,丁烈云院士、王建国院士担任副主任,崔愷院士、孟建民院士、吴志强院士、岳清瑞院士、陈军院士、庄惟敏院士、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刘玉民部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郁银泉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林波荣教授组成。 同时,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局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张松主任、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社会事业处处长郑忠、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一级主任科员陈振、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办公室主任丁建明、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延庆处处长徐典、北京北控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文兵、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裁孙英等多方主管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主持。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办公室主任丁建明、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裁孙英分别发表致辞。项目负责人李兴钢汇报了研究成果,鉴定专家组及参会嘉宾实地考察了科研成果在延庆赛区的应用。鉴定专家组审查了验收资料,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质询,形成鉴定意见:项目组在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冬奥雪上相关工程建设领域空白,可高质量满足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冬奥赛事需求,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该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该项目完成设计/施工导则9部、标准6部、技术文件5套、专项技术研究报告2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项,已获授权1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0项,公开发表论文59篇等。研究成果已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场馆、雪车雪橇场馆、延庆冬奥村及附属设施应用。
2021.10.15

中国院荣获121项2021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于近日公布了2021年度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结果。经专家评审,中国院共获得121个奖项。综合奖中,公共建筑奖33项,住宅与住宅小区奖9项,园林景观奖8项,传统建筑奖1项;专项奖中,标准与标准设计奖2项,建筑结构奖11项,绿色建筑奖2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奖9项,建筑电气奖12项,建筑智能化专项奖3项,水系统工程专项奖11项,装配式建筑奖3项;单项奖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奖3项,城市更新奖6项,政策性保障住房奖3项,人文建筑奖5项。总计获得一等奖33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46项。获奖名单如下: 【综合奖·公共建筑】一等奖 9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仓阁”——首钢老工业区西十冬奥广场倒班公寓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玉门关游客中心改造工程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雄安设计中心隆福寺地区复兴及隆福大厦改造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产学研基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生活体验馆 二等奖 13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妫汭剧场vivo总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怀柔基地北京丽泽平安金融中心E-01地块写字楼(合作设计)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648地块昭君博物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迁址建设工程大兴新城北区体育中心嘉都茂MALL-92号商业综合楼腾冲机场T2航站楼遂宁市宋瓷文化中心 三等奖 11项嘉都·茂晟街敦煌消防特勤中队业务用房南浔城市规划馆西宁市市民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北方数据中心通州区运河核心区IX-06地块F3其它类多功能用地项目北京外国语大学幼儿园加固装修工程朝阳区太阳宫乡0301-616地块C2商业金融用地项目(合作设计)太原华润中心北区(合作设计)王府井大饭店改造工程(合作设计)京藏交流中心酒店 【综合奖·住宅与住宅小区】一等奖 3项通州台湖B1、D1地块公租房(合作设计)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北区)(合作设计)朝阳区垡头地区焦化厂公租房 二等奖 2项保定高新区正誉绿谷山东临沂海棠苑住宅小区 三等奖 4项中国铁建·洋湖垸(一期)(合作设计)泽信公馆未来科技城“融尚未来”住宅混合公建项目丰锦苑中铁碧桂园 【综合奖·园林景观】一等奖 3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公共绿化景观(合作设计)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场馆中国馆景观(合作设计)南宁园博园园林景观(合作设计) 二等奖 2项vivo总部龙岩市龙津湖公园(合作设计) 三等奖 3项亦庄财富中心南浔城市规划馆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 【综合奖·传统建筑】一等奖 1项老司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  【专项奖·标准与标准设计】 一等奖 1项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京津冀协同标准)(合作编制) 三等奖 1项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指南(合作编制) 【专项奖·建筑结构】一等奖 1项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 二等奖 8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北京丽泽平安金融中心E-01地块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妫汭剧场长春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中关村三小新校区西宁市市民中心 三等奖 2项北京龙湖长安天街隆福大厦装修改造 【专项奖·绿色建筑】一等奖 1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三等奖 1项遂宁市宋瓷文化中心 【专项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一等奖 1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 二等奖 3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中国馆重庆市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能源站及配套工程京藏交流中心 三等奖 5项北京保险产业园648地块德辰国际怀宁综合体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会展中心 【专项奖·建筑电气】 一等奖 2项中国农业银行北方数据中心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 二等奖 3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丰台区丽泽路E-01/05/06地块C2商业金融用地项目 三等奖 7项北京石景山保险产业园648地块京藏交流中心北京龙湖长安天街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遂宁市宋瓷文化中心朝阳区太阳宫乡0301-616地块C2商业金融用地西宁市市民中心 【专项奖·建筑智能化】二等奖 1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三等奖 2项顺义新城第13街区SY00-0013- 6001/6002地块腾冲机场T2航站楼 【专项奖·水系统工程】一等奖 2项孔府西苑二期酒店太原华润中心 二等奖 3项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丰台区丽泽路E-01/05/06地块C2商业金融用地遂宁市宋瓷文化中心 三等奖 6项嘉都·茂晟街门头沟新城MC00-0017-6002地块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项目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西宁市市民中心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场馆中国馆中国农业银行北方数据中心 【专项奖·装配式建筑】一等奖 1项通州台湖B1、D1地块公租房(合作设计) 二等奖  1项   朝阳垡头地区焦化厂公租房 三等奖 1项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北区)(合作设计) 【单项奖·建筑信息模型(BIM)】一等奖 1项城市绿心三大公共建筑共享配套设施(合作设计) 三等奖 2项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合作设计)首都机场西跑道大修系列工程数字化建设(BIM)应用 【单项奖·城市更新设计】一等奖 4项“仓阁”——首钢老工业区西十冬奥广场倒班公寓雄安设计中心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兴安盟大乌兰浩特地区改造提升 二等奖 2项寻梦牡丹亭长春市东西主轴线街路提升改造 【单项奖·政策性保障性住房】 一等奖 1项朝阳区垡头地区焦化厂公租房 二等奖 1项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北区)(合作设计) 三等奖 1项通州台湖B1、D1地块公租房(合作设计) 【单项奖·人文建筑】一等奖 2项雄安设计中心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生活体验馆 二等奖 3项南浔城市规划馆工程西宁市市民中心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文化博物馆群集群设计
2021.7.21

中国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记——我们毕业了!

这是一座很小的学校,每年只有几名毕业生;这又是一座有着良好传承的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建筑设计行业唯一由企业兴办的研究生教育。2021年的毕业季,又有6位硕士研究生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毕业,走上新的人生旅程。7月20日上午,2021届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文兵校长的嘱托,崔愷院士的寄语,还有傅熹年院士,赵冠谦、李兴钢、汪恒、王力军、刘东卫、杨海宇、徐磊等研究生导师的殷殷期盼,马海总经理的祝福,都给这6名毕业生的研究生经历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院士的寄语】“ 祝贺2021年毕业的6名同学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取得了硕士学位。中国院是民用建筑领域中特别重要的企业,是一代一代专家学者、建筑师、工程师搭建起来的,是有相同理念和追求的一代一代人汇集起来的大船。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自己是中国院人而自豪。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能够想到今天开始担负的这种责任,现在走出一个‘小学校’,今后进入一个‘大学堂’,学习一辈子,努力一辈子。”——  崔 愷   【校长的嘱托】“我想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第一是创新。近些年,行业内部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筑的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工程项目组织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年轻人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特点,拥抱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为行业和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贡献新的力量。第二是作为。大家毕业之时,恰逢我们建党百年,而且习总书记在20天前宣告我们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是你们的荣耀,也是历史赋予你们的责任。当前,国家仍然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有很多发挥我们作用的地方,不管是一带一路、京津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还是冬奥会等,都有很多机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大家主动担当,积极地投入到这些国之大事中去,为我们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是祝福。衷心地祝愿同学们今后工作、生活一切顺利,用自己踏实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文兵【毕业生想说】洪哲远:三年研究生时光匆匆易逝,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领导、老师们的关爱、指导,离不开家人们的牵挂,离不开同学、朋友们的关心、帮助。我们的茁壮成长更离不开中国院提供的优越的产学研平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至今萦绕耳边。贾宇淇:感谢中国院这个平台,令我在研究生阶段有良师益友同行,专业和生活都受益匪浅。三年前,这里是我研究生的起点,今天,这里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今后作为一名员工,我会更加饱含热情,积极努力,不断向前!张宝方:三年在中国院的学习生活倏忽而过,最后这段时间才察觉到了自己在这之中逐渐累积的成长与改变,感慨三年里各种宝贵的际遇,感恩给我巨大指引的导师和一直陪伴的家人和朋友们。这次毕业不似从前,带来更多的不再是离愁别绪,而是对未来的期待。庆幸未来仍有老师同学并肩作战,希望下个阶段仍满怀赤子之心,满怀希望,所向披靡! 刘嘉祺:感谢三年来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张祺老师,您对事业的坚定、热情、踏实、严谨是我应一辈子去学习的精神品质。感谢中国院给予我们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让我们能向上伸展,怀抱更辽阔的视野,也向下有根,脚踩更坚实的土地。感谢更多聆听过、学习过、交流过的优秀的人,你们是远方的星火,也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与目标。在即将踏入职业道路的更多个三年里,希望自己还能抱有热爱、热血、热情,做真实而向上的人,做朴实而实际的事。再接再厉,坚持理想,向点点星光靠近。吴玲:研究生的时光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回首过去,仿佛看到那个初次站在中国院大门口的我,懵懂而又憧憬。在这三年的人生道路上,感谢刘燕辉导师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工作室的各位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这些都是我最宝贵的回忆。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愿此去繁花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任存智:在中国院以及大器建筑设计工作室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这里不仅是学校、图书馆、传道解惑的地方,对我而言更像一个亲切的大家庭。与导师、同事、以及周围哥哥姐姐们的相处,让我收获归属感。工作室、球场、模型室、这些场所中留下的记忆碎片共同交织成抹不去的记忆地图。最后,感谢在研究生三年遇到的所有人!
2021.6.23

上海中银金融中心项目正式开工

2021年6月20日,上海中银金融中心项目开工仪式暨临港自贸区二季度集中开工仪式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西岛举行。上海中银金融中心由贝氏建筑事务所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中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源,总建筑师汪恒等受邀出席开工仪式。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朱芝松、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临港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金、中银投董事长刘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守川、中银投副总裁陈建中、中国建筑(上海)总部副主任孙立新、中建二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建民、贝氏建筑事务所中国区负责人崔仁圆等出席了开工仪式。中银金融中心项目位于上海临港自贸区滴水湖西岛,项目占地面积为1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米,分设超甲级的商务办公、五星级酒店和集中商业。是滴水湖周边临港自贸区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上海市的重点超高层项目之一。整体设计由两栋造型协调优美的塔楼构成,平面为尖角呈60度的平行四边形,在塔楼顶部各有一个旋转错位的四角锥体,两者的端点轻巧相连。两个锥体向对侧自然延伸,代表了主动探索与合作。从形态看,两座双子塔楼上部锥形体彼此相连,呈“1”的造型相向而立,寓意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时刻,不忘初心铸就“时代之门,璀璨之珠”的建筑意向,向时代致敬;建筑效果晶莹剔透,璀璨之珠光芒四射,以融合临港新片区和滴水湖在内的城市、湖光、水岸为画卷,形成迈向世界、开放共赢的国门封面,聚焦东方文明之光,也寓意临港将走向世界,照亮未来。项目立面延续了贝氏事务所在中国银行系列项目中的标志性的X斜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了重要的创新。项目结构设计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院总工程师范重主持,经过与贝礼中先生的反复研讨,本项目的斜撑结构体系采用了相对更小巧的规格,既适应建筑自身的实际需求,也反映了现代办公的新特点。香港中银大厦是将结构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典范之作,在临港项目中,通过采用框架+巨型支撑-核心筒结构体系,利用建筑和幕墙的立面斜撑造型,使结构成为巨型支撑体系的同时实现了建筑、结构、幕墙的一体化设计。通过高区悬挑锥体平台的特殊节点连接,使单塔结构变成了双塔连体结构,有效加大了结构弱轴抗侧刚度,在保证建筑造型协调统一的同时,有更好的经济性。项目整体贯穿绿色、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以LEED金和绿建三星为项目目标,综合采用多种低碳节能的措施,保护滴水湖和西岛的自然景观生态,充分贯彻海绵城市的要求,多项手段利用风能、太阳能,并采用综合能源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临港绿色节能示范工程。本项目已列为中国院2021年度重点项目,未来中国院将总体统筹各专业和专项设计团队,完美呈现贝氏建筑事务所的方案设计理念,力争在质量、工期、成本等各个方面达到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业主方满意的效果,铸就新时代精品工程。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中国院党委组织“迎七一”欢庆建党百年活动

      7月1日上午,中国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加“迎七一”欢庆建党百年活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接续奋斗。      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中国院的党员同志们再次感受到身为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党员应当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身为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与优良作风,牢记职责使命,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也应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异的成绩,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在气势雄浑的歌声中,大家再次感受到:我国能够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不断指明前进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各党支部、团支部、青年学习小组组织人员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既谈党的光辉历程,又谈祖国的光明前景;既谈学习体会,又谈思想认识;既谈谈贯彻举措,又谈发展思路。大家纷纷表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聚和设计研究中心党支部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作为建设战线上的基层工作者,我们执笔绘蓝图,正时刻参与着下一个一百年的建设大潮。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每个百年成绩的取得,来自于脚踏实地、勤恳奉献;来自于基层党员时刻保持先锋模范,事事都能冲锋在前;来自于对设计负责、对细节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工作态度。我们将一如既往弘扬中国院设计人的职业精神,发扬党员设计师的奉献精神,在下一个一百年,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人民满意的设计作品。第二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这首英雄之歌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谱写的,是众多时代楷模用青春奏响的,也是我们这些普通党员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追求与实践的。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最高的技术标准迎接每日的工作,承担好党和国家交付我们的每一项重大设计任务。建筑二院积极参与厦门高崎机场、通州城市副中心、雄安高铁站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党员在其中发挥了带头作用。正是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每一位党员践行了自己对组织的誓言。与会党员纷纷表示将永远信党、爱党、为党,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第四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与未来、国内与国际的交汇点上,高度评价了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科学概括了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之,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向党中央看齐的具体行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最好学习,就是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总经办-投资部联合党支部      在百年一遇的特殊节日,党员同志们一起回顾光辉历史、展望光明未来,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政治上得到进一步锤炼,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升华,进一步明白党员肩上的这份责任和义务。100年斗转星移、波澜壮阔,100年高山仰止、伟业辉煌。作为共产党员,深感骄傲和自豪,也深知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国院的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时刻铭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在中国院党委领导下,秉持国家队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实现第二个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属于自己的应有力量!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国住人居公司联合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一百年前,先驱们创建党,形成伟大的建党精神。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是国家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在中国院住宅人40年奋斗和中心20年实体化运营历程中,一代代“住宅人” 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中国住宅产业发展不懈努力。习总书记曾讲到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中心始终坚持推进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为“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中心几代住宅人在“人民住房”的问题上倾注心血、智慧、坚守、奉献,更体现了责任和担当,我们时刻铭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绿色设计研究中心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是值得我们所有党员为之骄傲的日子。正如那首歌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后的历史实践也证明没有共产党也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共产党更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党的前沿战斗堡垒,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党中央时刻保持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心所有党员群众,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落地贡献更多的力量,从平凡的工作中为人民争取最大的生态绿色民生福祉。绿色设计研究中心党支部将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智慧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站在建党10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院始终牢记中国院姓“党”的本质,始终秉持中国院属“党”的本性,始终履行中国院为“党”的责任,在党的关怀和党旗的引领下茁壮成长。全体中国院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守初心、胸怀大局,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心怀“国之大者”,以“建筑美好世界”为己任,践行使命担当,持续践行“传承中华文化,打造中国设计,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的使命担当,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精品工程,为服务保障国家建设、弘扬振兴中华文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2 3